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

农耕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

发布人: 张浩    发布时间: 2013-06-06    浏览次数: 375

研究所以我校“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整合相关系(部)科研力量,凝练方向,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已与淮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郸城县大贺庄中原民俗文化园等120个单位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相关科研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横向合作项目21项,获得厅级以上奖励近16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6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2篇,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内学界所关注。其中,在社会发展研究方面,已经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发表CSSCI文章11篇,与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特色。文化的本质特点在于主体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地域性,一经形成,使成为影响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地理概念和社会形态概念的“传统农区”,隐含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等重大问题。因此,在此特定区域内生的“农耕文化”,其传承、流变、发展、创新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方向围绕周口、豫东等地的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等内容组建团队,从老子文化原典(《道德经》)切入,考察其流变历史,研究其与当代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之关联,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本研究方向借鉴社会学的集体行动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居民主体在农耕文化的形成与重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给予高度关注,试图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从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解读地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

作用和意义。本研究方向对于落实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我省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有重要意义;为周口市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开发“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四种重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提供学理基础与决策建议。同时,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作为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传统农耕区域,新农村建设事业任重而道远,尤其转型时期,诸多问题需要在社会发展的视角下研究探讨。因此,本研究方向的设立,既契合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又突出了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特征。(稿件来源:贾滕)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