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

周口日报发表张恩岭文章“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

发布人: 张浩    发布时间: 2020-06-29    浏览次数: 762

    周口日报于6月22日、6月29日分上、下两期,发表了张恩岭研究员的文章“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

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上)

http://www.zhld.com/szb/pc/col/202006/22/content_103177.html

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下)

http://www.zhld.com/szb/pc/col/202006/29/content_103676.html


    附(全文):

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

——献给周口撤地设市20周年

张恩岭

 

引子

 

提到周口,没有到过周口的一些人总是会问,周口,就是周口店吗?这当然是个笑话,但把周口和周口店联系起来,的确有一点内在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周口文化的悠久与厚重。人们常说,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周口,这不就是对周口享有“华夏先驱、九州胜迹”之誉的经典解释吗?

周口文化上下六千年,可谓是文脉悠长,生生不息!蓦然回首,似有一种怅望千秋,不胜沧桑之感。要在一篇文章中尽展周口文化的旷世风华,说清叩访周口文化的感觉,真是令人望洋兴叹。但是,我还是斗胆就用十八字来概括一下怅望周口千秋的印象和感情。在远古、中古和近现代文化中,周口都有标志性的高峰和人物出现。我对周口远古文化的特点和印象就是:悠久、神秘、崇拜;对中古时期周口文化的感觉就是卓越、可望、观止;而对近现代的周口文化情感也是六个字:当下、亲切、景仰。

 

周口远古文化:悠久、神秘、崇拜

 

中国的历史纪元,大都从“五帝”开始,即从公元前26世纪初算起,那么“三皇”呢?显然还要早得多。姑且再从五帝之始上溯一千年吧,这样算来,到今天公元2020年,中华文明史也就是上下五千年了。

那么,这上下五千年哪一段又可谓远古时期呢?我就从“三皇”算起到东周灭亡之时的公元前256年吧,大致是三千余年。

这三千年中,周口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无疑是创世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陈楚文化了。

创世文化和姓氏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神龙文化。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周口是龙的故里,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着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

女娲补天,更是周口文化中最为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女娲始母作为一代人杰,在面临天塌地陷的巨大威压和种群灭顶之灾时,她没有恐惧,而是勇敢搏击,炼石补天,创生万物,繁衍人类。女祸文化,是人类一曲慷慨悲壮的史诗,歌颂了人类的本质力量和英雄气慨,歌颂了中华民族在创生之初就已形成的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也正是周口远古文化的灵魂所在。

不久前,我曾前往著名的王屋山小沟背的娲皇庙和河北涉县的娲皇宫,那里都有女娲的塑像,但都是观音菩萨一样的端庄、尊贵和祥和。唯有周口西华的女娲塑像,似在狂风暴雨之中,昂起不屈的英姿,头发披然,托举起千钧巨石。如由我说,我赞美安祥慈善的女娲,但我更认同周口女娲那悲剧的英姿。

老子文化,更是周口文化的骄傲,也是周口对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且不说老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哲学之父,《道德经》一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就说老子,还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家、美学家呢!《道德经》也是一部精妙的美文,并不只是抽象地谈哲理,而是调动了丰富的形象,以诗为文,辞约义丰。例如,其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多么形象的比喻,不愧为千古名言。

但《道德经》毕竟是一部深奥精妙的哲学著作,我们平凡人家最常提起的,还是他那骑着青牛的仙风道骨形象。每到鹿邑,仰望老子骑牛的雕像,徘徊在老君台前,我的思绪都不禁沉浸在那千年的遐思之中……

而我最钦慕的,也常常读到的,还是《诗经》,还是《诗经·陈风》,这可是纯而又纯的周口历史上文艺作品的精粹啊!

《陈风》创作的下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551年前后,距今已是二千五百多年了,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爱情是人类质朴而珍贵的情感,《陈风》就主要是歌咏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还是让我们读一读《陈风》中的《月出》一诗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 舒忧受兮,劳心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如果翻译成白话文,那就是: 

月出皎洁啊,佳人美好。舒缓郁结啊,使人忧郁。

月出明亮啊,佳人忧怨。舒缓担忧啊,使人忧愁。

月出照耀啊,佳人辉映。舒缓激情啊,使人忧虑。

啊!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纯真自由爱情的心灵,正是一种自由率真的生命向往,也正是周口远古文化灵魂的动人之处。

怅望悠久、神秘的周口远古文化,怎不令人心生崇拜之感!

 

周口中古文化:可望、卓越、观止

 

何谓周口的中古文化?我把她界定在上起秦朝兴起的公元前221年,下至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吧,恰好是中国的封建时代,此后,就是多灾难的中国近现代史了。

周口的中古文化,历时二千余年,也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期间,历经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这一时期的周口文化,可真是先贤圣哲、名人巨擘灿若群星啊!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已没有那种遥远的神秘感了,已经是可望可及的了。

你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故乡,就在今天的商水和太康,他们那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豪言,依然迴响在我们的耳边。

应玚,东汉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项城人,他生活在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他的《灵河赋》等作品辞情慷慨,名垂后世;

谢灵运,太康人,更是“中国山水派祖师”;谢世家族显赫近三百年,其间谢缵、谢安、谢道韫、谢混、谢惠连、谢眺等名人辈出,堪称周口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周兴嗣,谢灵运稍后时人。周兴嗣究竟是项城人还是沈丘人?还是沈丘人刘庆邦先生说得好,说项城人对,说沈丘人也对,总之,他就是周口人吧!

周兴嗣的《千字文》可是中国文学史上和书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不朽之作啊!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啊!回望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我觉得,谢灵运的山水诗、周兴嗣的《千字文》都堪称中华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并峙双峰。

谢灵运与擅写田园诗的陶渊明齐名,人称“陶谢”,他们喜爱自然,加之具有超人的天赋和丰富的阅历,为诗观察入微,笔法细腻,用语富丽而精巧,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这些句子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足以垂范后世,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

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使山水的描写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自谢灵运以后,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出现,他们都曾取法于谢灵运,以优美的山水诗丰富了中华的诗歌园地。

周兴嗣的《千字文》更是一篇绝佳的文章。据说,当时的梁武帝萧衍为教育孩子,让周兴嗣把一千个字字孤立,互不重复,互不连属,不好记忆的字编成有内容的韵文。结果,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编排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以儒学理论为纲,对自然、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做了兴味盎然的介绍,累得须发皆白。全文通俗易懂,对幼儿的知识启蒙有较大的帮助。《千字文》的广为流传,尤其受到文人及书法家的青睐,历代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章太炎等都抄写过《千字文》,使这篇韵文远远超出了童蒙之书的范围。

啊!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又是怎样地体现了周口人的情怀和灵魂?我在久久地思索,我想,通过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周兴嗣的《千字文》,尤其是谢灵运的山水诗,已经体现出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宇宙情怀。这种情怀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已有体现。而随着谢灵运、谢眺等山水诗人的出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就已进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谢灵运诗歌中歌颂自然、田园风光之美、自然美的作品和周兴嗣的《千字文》中已体现出一种“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样一种关爱万物、主客化一、汇通天地的宇宙胸襟,我不由得为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生发出叹为观止的豪情!


周口近现代文化:当下、亲切、景仰

 

周口近现代文化时期,从1840年算起,直到今天,还不到200年呢,但人类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局面,已超过已经过往的任何时期,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谓周口近现代文化,尤其是现代文化,就是当下啊!我们天天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深受这种文化的滋养,又在努力地发展着这种文化,当然感到亲切啊!

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特色,首先是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又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同时又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例如戏剧文化,仅剧种就有豫剧、越调、曲剧、道情等等,特别是越调,早已是越出周口,成为享誉全国又富有地方风格的剧种了,越调艺术大师申凤梅那一段段令人陶醉的唱腔,更是久唱不衰,唱遍了大街小巷、乡镇村落。

太康道情,是流传在周口太康境内的戏剧艺术,已成为我国稀有剧种,素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剧目《王金豆借粮》早为群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

除了戏剧,周口的民间舞蹈,经过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的不断整理和改编,已成为全国文艺舞台上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亮点。例如西华的“担挑经”,项城的“官会响锣”、“回民秧歌”,沈丘的“文狮子”等,都是民族风格浓郁,服饰特色鲜明,韵味或高吭、或高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样式了。

至于周口当代的纯文学,周口作家群更是异军突起,刘庆邦、邵丽、孙方友、墨白、尉然、柳岸、宫林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佳作迭现,成了一个靓丽的特色文化品牌。

当然,我觉得周口近现代文化中,堪称峻峰,堪称伟大、堪称经典的文化艺术大家,而又让人景仰,感到亲切的,就是越调表演艺术大师申凤梅和卓越的文化大家张伯驹了。

申凤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是她,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申凤梅戏路宽广,表演真实,动作稳健,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尤其是“活诸葛”蜚声剧坛,她舞台上潇洒的风度和神韵倾倒了多少观众!

张伯驹先生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集诗词家、收藏家、戏剧家和书画家于一身的峻峰。

是张伯驹的词作成就和收藏贡献,备受人们的推崇和景仰。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张伯驹:“如以词人之词而论,则中国词史当以李后主为首,而以先生(张伯驹)为殿”。著名词学家施以对先生把张伯驹列为现当代中国十大词人之一。对于张伯驹的文物收藏与贡献,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更是评价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张伯驹先生的词,历来被词学界认为是具有“南唐之骨、北宋之神”。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细看中国百年来的词坛,张伯驹词更大的意义是其对中国词史的发展是一大幸事。由于张伯驹后半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园地凋零,几乎没有词作艺术的特殊时代,他的词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词史没有断代的一个象征。

临江仙

游西湖,遇雨,避一别墅亭中。先有一人

携丽于雨中吹笛,情景如画,词以记之。

 垂柳阴阴雾锁,湖天漠漠烟笼。胭脂染透小

桃红。鱼儿三尺水,燕子一帘风。    亭榭谁家

寂寂,楼台到处重重。一声玉笛破空。山光微

雨外,人影落花中。

浣溪沙

正月十一日大雪,晨起河边踏雪诵佛

梦里曾于净土行,开门起看尽光明,岸边垂柳鹤梳翎。    天地与心同一白,乾坤着我并双清,万花飞散打身轻。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早年,一首写于晚年。两首词一是婉约,一是开朗。词人的人,完全与自然之美融合在一起了,他的感情通过艺术的表达,成了代表人们共有的艺术化了的体验。

张伯驹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还是暂且说到这里吧!

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是有灵魂的,如果要问,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特征是什么?那就是现代:现代风格、现代精神、现代气息、现代形式,一切都是现代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周口近现代文化,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肉和生活,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

那么,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灵魂是什么?我以为,周口现代文化除了延续了那种天人合一、自由率真的生命向往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以外,最突出的就是以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了。

申凤梅有一句名言:“宁愿死在舞台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张伯驹也有一句名言:“予所收蓄,永存吾土”。这两句话,有着共同的奉献精神,申凤梅要把她的艺术奉献给人民,奉献到一息尚存;张伯驹要把他所收藏的文物奉献给民族,奉献到永远。这种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就是把全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整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体的利益,它凸显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造就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思想风貌,这种文化精神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

啊!纵观数千年的周口文化,其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在,周口又提出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通外联达江海”“挖掘周口文化内涵”的口号,这口号提得太好了,这个口号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在传承周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充分发展现代文化,使周口文化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在周口人民奋进的征途中,闪烁出激情的浪花,使周口这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