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理解费孝通:“实知读书会”第五期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人: 张浩    发布时间: 2020-08-03    浏览次数: 470

82日下午18:30,“实知读书会”第五期活动在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讨论室如期举行,重点解读《费孝通全集》第5卷。本期活动由黄兴华主讲,王灵伦主持并评议。

第五卷主要收录作者于1947年间所写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时政评论,二是文化研究,三是乡村问题,四是其他。时政评论部分的中心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对华政策和中间势力。1947年,世界格局由五柱形平衡演变成美苏争霸,马歇尔计划提出后,欧洲各国围绕是否参加该计划分裂为两大经济集团,费先生曾寄予希望的英法等中间势力集体归于幻灭。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影响着费先生对中国政局的看法。费先生认为,在将来一段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将是有限援助中国,以达到将中国变成商品输出市场和防备苏联扩张的目的。文化研究部分从英、美、中的文化特性研究入手,对三国民众的政治行为做出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症结》和《美国人的性格》。前者主要是阐述小农经济中各种文化要素怎样配合而发生作用。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费先生“文化自觉”思想的萌芽。后者则指出拓殖民时代的处境造就了美国人爱好自由、崇尚平等性格,造成了一个阶梯型的美国社会,形成美国社会中人人强爷娘、胜祖宗的生活法则以及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乡村研究部分的主要文章是《乡土重建》,这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从探讨乡村社会变迁的文化症结开始,探讨了城乡关系,指出中国农村存在经济瘫痪、政治僵化和人才外流等问题,提出要从乡土工业入手实现“乡土复员”,要从土地里长出乡土工业,从乡土工业里长出民族工业,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才有希望。由此可见,费先生的主张带有强烈的务实色彩。虽然本书的写作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社会格局大变,但农村、城镇、都市经济的互动是费先生一生致力的方向,是他以后推动乡镇工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活水源头,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第四部分,比较重要的文章是《中国社会学的长成》和《亦谈社会调查》。前者回顾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中国社会学的成年对于人类现阶段的文化会有重要贡献。中国文化中关注人和人的和平相处,这些经验如果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将弥补现代人类文化失去平衡的缺陷。在《亦谈社会调查》中,指出观察社会现象时,要确知观察情景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不要“斗智”和“骗取口供” ,在调查中要抱着学习而不是拷问的态度,要问被请教的人自身感觉到和关心的问题,他们才会更努力的贡献材料等等。这些方法在今天听来,仍然令人感觉受益匪浅。总体而言,无论是时政评论、文化研究还是乡村研究,今日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深深的感受到费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作为一名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求真务实。

王灵伦认为黄兴华的汇报内容丰富、节奏紧凑,通过时政评论、文化研究、乡村问题及其他论文等四个方面的详细梳理,不仅展示了费先生在1947年研究成果的内容,而且从不同主题着手分析,构建了不同文章之间的相互关联,黄兴华读书和分析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同时,王灵伦认为,费先生十分重视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人们生存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相反,不能以牺牲人们的生存状态来保护文化。

贾滕认为,费先生的文章有一个世界视野,在中外比较中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我们今天关注乡村、研究乡村,也要学习费先生的这种宏大视野。在国际贸易战、新冠疫情、中央最近提出经济的双循环等,必然会影响到乡村社会的相关问题。张洪新在对本卷的阅读中体会有三。一是社会调查方法,尤其是参与式调查方法;二是“一个概念”,即传统小农经济的“韧性”;三是乡土重建的标准——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标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后,贾滕、胡现岭、武暾、张洪新等分别就当下开展乡村研究的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